一是打造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。借助传统商贸优势和区位优势,加快构筑由主力商圈——特色街区——地铁商业构成的商贸流通网络,推动李沧商贸流通业从单一购物功能向购物、旅游、文化、娱乐、休闲、餐饮等全方位体验消费功能转变,到“十二五”末,全区商业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,建成半岛地区商业面积最大、商品门类最全、购物环境最优的“一站式购物天堂”。
二是打造山东半岛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。把培育引进中小企业总部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,立足山东、面向全国,大力引进各类中小企业总部及其产业链总部,鼓励大中型企业将前期研发和后期营销总部放在李沧,创造条件,争取外迁企业将总部留在李沧,加快形成高效、有序、梯度的总部经济发展态势,打造山东半岛中小企业总部数量最多、辐射效应最强、经济贡献最大的总部集聚区。
三是打造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。借助老企业搬迁,加快“退二优三”步伐,以中艺1688、青岛国棉6、红星印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先导,积极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、辐射带动强、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,鼓励引导老企业利用工业厂房、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、土地资源,大力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,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山东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。 项目带动 实施“678”发展战略 “6”:即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地位,着力发展6大现代服务产业。一是以金融服务、信息服务、中介服务和高端酒店为重点,优先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。二是以满足商务、旅游和居民消费等多层次需求为目标,提升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。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,将其培育成李沧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四是以休闲度假、登山健身、文化娱乐、旅游购物等为发展方向,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业。五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,优化发展环境,完善服务功能,构建现代物流体系。六是以居民服务业、知识型服务业以及租赁服务业等重点,培育发展社会服务业。
“7”:即立足辖区不同区域发展要素,结合功能特点和产业分布,集中建设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,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支撑。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世园生态商务城,将打造生态化的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。占地约2.5平方公里的青岛电子商务总部基地,将打造全市领先、辐射全省的电子商务总部基地。占地约8平方公里的青岛商贸集聚示范区,将在争创国家级商贸流通集聚示范区中发挥主体作用。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青岛交通商务核心区,将打造胶州湾东岸新的CBD。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世园旅游休闲中心,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山地型度假休闲目的地。占地约3.6平方公里的楼山现代物流基地,将打造服务青岛、辐射半岛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。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青岛工业总部城,将打造青岛“工业生产基地”向“工业总部基地”转型的示范区。
“8”:即充分发挥重点板块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,在7大集聚区内,选择优势突出、条件成熟的8个项目,作为先行启动板块,包括:金水桥商务花园、青岛滨河商务公园、世园商务中心、青岛建安总部基地、青岛电子商务城、青岛中介总部城、青岛国棉6文化主题公园、青岛现代物流基地。制定未来3年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,实施重点突破,发挥重点区域、重点项目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,加快形成产业形态特色化、产业布局集约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,全面提升李沧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。